罐頭食品經過適度的殺菌后,不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也不含有在通常溫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這種狀態叫做商業無菌。
商業無菌的檢查一般是在根據產品PH范圍進行相應的溫度保溫后,對保溫中已經脹袋或胖聽的產品可直接判讀為不符合商業無菌要求;如果生產需要判斷胖聽的原因,則進行微生物鑒別培養!
但對于保溫后正常的產品,需在無菌狀態下進行留樣后,對感官與PH進行檢查(PH變化一般以0.5為標準),通常下都要進行鏡檢,看是否存在細菌增殖現象,如果有細菌增殖,則將留樣品進行細菌培養了。如果鏡檢也良好,則可直接判斷商業無菌!
因為《罐頭食品商業無菌的檢驗》標準把審查生產操作記錄作為檢驗步驟的一部分,檢驗檢疫機構只有在審查生產操作記錄的基礎上,對加工出來的罐頭食品實施抽樣、樣品保溫、開罐檢驗和一系列涉及微生物檢驗的檢測程序,并綜合這兩部分的結果,得出受檢罐頭食品是否商業無菌的評定結論。
而該標準所要求審查的生產操作記錄,恰恰都是罐頭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與其安全衛生質量密切相關的關鍵控制點的記錄。對罐頭食品加工過程關鍵點監控的規范化管理,直接導致了生產加工記錄的規范化,以及于2000年發布實施的《出口罐頭檢驗規程―――記錄》標準的出現。
罐頭食品商業無菌要求就是將原料經過特定的處理、烹調、裝罐、密封等過程制成的食品,鵪鶉蛋罐頭具有真空度,是經過適度的熱殺菌處理后達到的商業無菌。